
回到古代吃什么(节选)
中餐简史
对于口腹之欲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尚书.洪范》所提出的治国“八政”里就把“食”放在了第一位。早在夏商之前,随着农业的产生与陶器的发明,中华先民已经普及了煮食方法。到了商代时期,中国人率先掌握了用水蒸汽将食物煮熟的方法,这就是“蒸”。
汉代的餐桌上,不但有豆豉这样本土发明的食品,更增添了许多前所未见的陌生面孔。这当然要归于张骞“凿空”西域的创举。“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西域各地所产的瓜果、蔬菜等陆续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餐桌。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铁锅”与“植物油”的普及,终于为中国烹饪的代表技法———炒法奠定了基础。
在隋唐之前,人们还多饮野生茶,但到了唐代,人工栽培的茶树已经遍及全国,和现代茶产地完全一致,茶叶种植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
就美食而论,宋代大约能划出一道分界线——穿越回此时不会吃的太不习惯。首先不会跪着进餐难受,习以为常围坐一桌的合餐制也已出现,煎、炒、烹、炸越发普及完善,各地饮食风味差异基础上形成的菜系渐成气候;除了土豆、玉米,辣椒,番茄,红薯、洋葱等尚未引进,其他今日有的差不多都备齐够吃……
天子的餐桌上有生鱼片
复杂的“八珍”以家畜肉为主,鲜有野味

汉朝人吃上了豆腐和酱油
名字带“胡”的作物大多此时传入

魏晋乱世中的南北饮食对立
炒菜终于成为中国烹饪的代表性技法

面食玩出花样 解锁红糖制法
中外融合,新品层出不穷的隋唐中餐

饮食近代化的发端
雅俗兼备的宋代吃货美学

明清食材奠定中餐格局
美洲作物引发舌尖上的革命

施耐庵酒肉管够 吴承恩爱下厨房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

中餐的顶级代表
清代到底有没有“满汉全席”?

炝锅罗宋汤 土味葡国鸡 炸猪排配辣酱油
西餐桌上的“新中式”

概念只有四十年 底蕴却有几千年
“八大菜系”: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第02下期
典藏位置:二楼中文报刊第一阅览室

《国家人文历史》
国际刊号:ISSN2095-5189
国内刊号:CN10-1110/K
邮发代号:2-339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青年白领。
供稿:报刊部 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