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深海花园”探索深海海山上的生命绿洲

发布时间:2022-11-20

 

 
自2013年起,我国科学家利用深海深潜器对热带西太平洋的多座海山进行了多次生物多样性科考。他们在这些海山上发现了众多神奇的深海花园,那是一些以海绵场和珊瑚林为基底的小型生物聚落。科学家探索和研究着徜徉在花园中的新奇生命,发现了它们为适应深海环境而演化出的众多生存妙招。
 

在深约2360米的深海海山上,众多海绵和珊瑚共同组成了一个小型生物群落。这种小型生物群落如同一个生机盎然的生命花园,为黑暗的深海增添生命亮色的同时,也为人类了解深海海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绝佳研究对象。
深海花园
 

我国对深海海山生态系统的研究始于2013年。自此之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依托1“科学号”科考母船搭配“发现号”无人有缆深潜器的组合搭配,对西太平洋海域的海山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山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取样,对海山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有了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独木成林
 

金柳珊瑚这种深海动物能长成数米高的“植株”,为其深海生物提供庇护。
色彩艳丽的金柳珊瑚是深海珊瑚中常见的类群。金柳珊瑚一般体型较大,其中,虹柳珊瑚属的个体最长的可达5.7米,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长的柳珊瑚。所以金柳珊瑚往往会成为海蛇尾和铠甲虾等深海生物的庇护所,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捕食、繁衍,也便于他们躲避敌害。所以深海中发现的金柳珊瑚都是和一群生物共同生活,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偕老同穴
 

这是玻璃海绵和俪虾共同创造的浪漫故事,一对俪虾一生相守,在它们的玻璃婚房内同生共死。
在生物分类学领域,偕老同穴是指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海绵动物,而这些偕老同穴的海绵会与俪虾共同形成一种共生现象。俪虾在很小时,常一雄一雌从海绵小孔中钻入,生活在里面既安全又方便得到食物。随着小虾的长大,它们在海绵体内再也出不来了,成对相伴生活,直至寿终。因此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偕老同穴。
 
 
新物种比比皆是
 

海山深海花园之中,生活着很多深海虾,铠甲虾等甲壳动物,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
借助可以在数千米深海工作的“发现”号无人有缆深潜器,研究人员在西太平洋海域发现了大量甲壳类动物,其中有众多未被人类描述和命名的新物种。2020年,锯齿钝头阿蛄虾被正式命名并发表,还有一些物种,例如这只拟俪虾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才能进行科学描述和命名。
 
深海花园的“社区居民”
 

深海花园中的生物种类繁多,让海山成为深海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在西太平洋的卡罗琳海山850一2500米的深度范围内,科研人员发现的众多深海花园的基底都是由一定数量规模的大型珊瑚和海绵组成。它们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海星、海蛇、海参、海胆、海百合等棘皮动物也是其中的优势类群。它们附着在海绵或珊瑚之上,主要以滤食海雪为生,共同组成了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深海花园。
 
生死攸关的深海光影博弈
 

为了在幽深黑暗的深海中生存,深海生物演化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光线运用技能。
很多深海动物都身着红色,例如喜欢倒立的平头鱼和红线锯大眼鲷。因为深海发光生物发出的多数都是蓝绿色冷光,而红色表面对其反射率很低,所以红色或许是深海最安全的颜色。有些生物例如刺蛛蟹的体表长着红白相间的花纹,如同身着“迷彩服”来藏匿自己。棘茄鱼则喜欢潜伏在海底,故意摆动嘴上方的吻状触手引起其他生物的注意,来达到诱捕食物的目的。
 
会踩高跷的鱼类
 

在深海海山底部,生活着很多独特的深海鱼类,例如用鳍走路的深海狗母鱼等。
利用腹鳍和尾鳍延长的鳍条,深海的狗母鱼可以一动不动的立在海底,还可以用鳍做“脚”,在海底边“走”边寻找食物。它们如此“站立”和“行走”,不仅可以降低自己被天敌发现的几率,同时可以避免自己被目标猎物发现,从而增加捕食的成功率。
 
生命多娇、神秘无限的海山
 

截至目前,人类有生物取样的海山只占全部海山数量的1%,并都发现了新种。
在海山之中,除了多样性丰富的深海花园之外,一株海绵或珊瑚与几种生物共生,孤零零生活在荒漠一般海山之中的现象比比皆是。目前,全球有三万多做海山,其中有过生物取样的300多座。因此,海山被认为是人类最不了解的生物栖息地之一。
 
 

期刊精准推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的关于地理的月刊杂志。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其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供稿:报刊部   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