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蜿蜒雄伟的长城,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作为古代军事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城依据山势地形,把沿线的爱关城和军事枢纽连成一线长城,为京师咽喉,或为扼边关之要隘,历经无数风雨战火的洗礼,见证历史的沧桑变化,旧的墙体崩塌,新的重新建立,夯土变为砖石,长城依旧为沿线提供庇护,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御敌屏障,彻我疆土
寻找中国最古老的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代军事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就像许多人知道的那样,留存至今的“万里长城”主要修筑于明代,而长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期则要远远早于明代,早在先秦时期的开始修筑长城了。

万里连云际
秦长城成为中华图腾的万世基业
秦长城小佘太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卓尔市乌拉特前旗,秦长城在战国秦、燕、赵等长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其北疆沿线会尽量选择在险峻的山梁岭脊之上或大河深谷之侧,与各处天险相结合,人工墙体和天然峭壁连、因坡取势,既节省人力,也利于长城内测的秦军登城防御。

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长城:西起西域,东抵辽东玉门关小方盘城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75千米塞墙内侧,遗址平面呈方形,南北长24.4米,东西宽23.6米。据汉简考证,该遗址应是敦煌郡玉门都尉的驻所玉门障,与河西走廊的汉塞沿线设置的障、坞、燧、关共同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烽火山河,铁马西风,唐代烽燧:那些保卫盛世的遗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东南90千米处荒漠中,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全貌,2019一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地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300平方米,明确烽燧为唐代“沙堆峰”故址,首次完整的揭露了唐代边疆烽燧遗址的全貌,并列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当年铁马见成陈尘
金界壕,画风迥异的帝国护盾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金界壕穿延而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长城,金长城多修筑于平缓的草原、山麓缓坡,呈现墙与壕组合形态,主要目的是防御战马冲突,延缓其进军的速度。受自然条件影响,今日所见金界壕多只剩不足半人高的遗迹。

千里封疆当北镇
明长城辽东镇:京师作臂,万里起点
锥子山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该段长城主要由辽东镇长城与蓟镇长城组成,多采用石结构或砖石合筑,或以山为险为墙,其中辽东西部的锥子山至开原镇北关长城,是由明正统二年至正统七年,辽东巡抚王翱主持修建。

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
明长城蓟镇:九边之首,兴亡所系
明长城东部入海处,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区城南四千米的渤海之滨,向东接水上长城九门口,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得名“老龙头”。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

严关百尺界天西
明长城甘肃镇:守护丝绸之路三千里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明长城甘肃段、东起金城、西达嘉峪关,长度1000多千米,横断河西走廊北部,构筑起西北边境的国家大防。
进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目的,正是为了让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永远传承。华夏儿女,人人责无旁贷!

期刊精准推介:
《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集事实政论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资讯类杂志。刊物依托人民日报特有的时政优势和丰富的报道资源,以“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为宗旨,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斟酌古今;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打造有趣、有味、有用的精英历史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的理念是;真相、趣味、良知。
供稿:报刊部 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