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能量的来源
是快乐的味道
是不可抵挡的诱惑
寻糖、制糖、吃糖,一部甜蜜的糖史,映射出中国人数千年的求索, 也改变着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甜味草木 大自然的“糖包”

喜食甜味,是人类的天性。为了这一口甜,人类在大自然中四处寻觅,而迄今发现的大多数甜味食物,都来自植物。对于人类和植物来说,糖都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分,集中存储在根、茎、叶、花、果、种子等器官中,供人们提取。它们犹如大自然自带的“糖包”,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了许多甜蜜,更为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能量。
饴饧 最中国的古法糖

汉语里有个词叫“甘之如饴”,还有个词叫“含饴弄孙”。古人舌尖上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一抹甜叫做“饴”,它脱胎于平凡的五谷杂粮,却甜滋滋、软糯糯,愉悦了中国人几千年。
如今,糖果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高粱饴的爆点在哪里?也许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时新的配料,但它形弹、味柔、体韧;明艳、鲜活、好玩……这些恰恰是中国传统饴糖的缩影,代表着古人了不起的发明。
甜“蜜”一万年

当先人品尝到“蜜”的甜蜜滋味,蜂口夺食的食甜大法,便一发而不可收。嗜蜜的有王侯,有文豪,有名医,也有百姓……蜜,充满了谜之魅力。
危险的甜蜜
甜蜜、蜜语、蜜月……这些使人感觉美好愉悦的词汇,都与一种天然食物“蜂蜜”有关。而人类追逐糖的历史,极有可能也是被蜂蜜打开的。

崖密采集数千年如一日
获取蜂蜜的最古老方式,是猎取天然野蜂在山崖、树顶上筑巢酿造的蜂蜜。图五是将原蜜分离过滤后得到的成品,被称为“悬崖上的软黄金”。
白糖 如何造就“中国白”?

宋代诗人杨万里夜饮,以白糖嚼梅花佐酒,作诗曰“赣江压糖白于玉,好伴梅花聊当囱”。然而,彼时的白糖并不白,甚至还挺黄。为何“颠倒黑白”?又该如何真正把糖变白?古人走了一千多年的路。
亦非崖蜜亦非饧 青女吹霜冻作冰
南宋诗人杨万里歌咏糖霜的诗句,在今天用来形容冰糖,真是再恰当不过。洁白似雪,这是很多人对于白糖的第一印象。而将白糖再溶解、结晶得到图中的冰糖,更加晶莹剔透,“秀色可餐”。可惜这是唐宋时人很难看到的风物。
吃糖革命 从权贵到庶民化

数千年来,甘蔗和白糖都是权贵阶层专享、庶民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而明朝晚期制糖技术的进步,一举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乃至生活习俗。从此,生活再也不能没有糖。
20世纪20年代,糖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进口货物,这引起了不少官员和学者的忧虑。1924年,北洋政府官员袁文钦,在一篇《关于振兴全国糖业意见书》中披露了一组惊人的数据:据海关统计,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白糖达八亿九千万斤,价值高达“一万万三千万元以上”。
人人有糖吃的历史不过区区几百年
五彩缤纷的糖果,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唤醒每个人心底最快乐、纯粹、甜美的童年回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吃糖是一件太寻常的事,但实际上,糖走上普通人的餐桌,仅有几百年历史。在明朝制糖术发明以前,糖都是少数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良药未必苦口

经典日本动漫《哆啦A梦》里,主角野比大雄穿越回日本战国时代(约16世纪中后期),遇上一个和同学源静香长得一模一样的农村少女,正因为家人染上重病而伤心不已。
诸色糖,有妙用

糖的品种很多,颜色不同,制作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各不相同。白糖润肺生津;红糖暖胃驱寒,活血化瘀;黄糖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健脾益气,抗衰老。
五方藏名糖

人们总说先苦后甜,这是一种得之于糖的人生哲学。古代中国为产糖大国,糖不仅是茶余饭后的休闲小食,也用来敬神祈愿。古人用尽巧思把糖融入面粉,烹调肉食…糖成就的食物,不胜枚举,而用糖生糖则凝聚了古人对甜蜜的想象。古来制造的糖,秘方和技艺如今还在传承,当你走街串巷,留心观察,便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红糖 缔造的商业传奇

糖寮星罗棋布,甘蔗漫山遍野。康乾时期,潮汕人因糖致富。潮糖随红头船北上南下,催生出了潮州商帮,留下了一段甜蜜往事。
敲糖帮:义乌的发家之道

2022年12月,当卡塔尔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时,遥远的东方小城义乌市,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世界杯决赛前,义乌商家接到了大量的阿根廷“三星球衣”订单。人们据此推断,“义乌指数”又一次“显灵”,阿根廷的世界杯冠军稳了。
蔗糖:东亚的砂糖战争

糖给人带来愉悦,但糖的制作和销售,则处处透着波诡云谲。为争糖利,各国商人使出了什么手段?中、日、荷兰又为了盛产砂糖的宝岛台湾,展开了怎样轰轰烈烈的角逐?
甜蜜的地狱
拂晓,当人们还在酣睡,水间制糖工厂的上空早已弥漫开了浓厚的水蒸气。每天四点,工人们便按部就班地开始熬煮甘蔗汁。从1980年起的四十多年里,水间工厂一直依靠传统的手工黑糖来获得顾客们的芳心。
如今,这里已经是奄美岛几乎无人不知的美食打卡圣地。最为出名的产品叫“锅かき”,是把粘连在搅拌机内壁上的残余糖料刮下后干燥制成的,因为水分含量极少,颇有入口即化的口感。产量稀少,让它更是成为了一上架便疯抢的尖货。
甜菜 糖业新宠掀起的风

20世纪初,制糖进入机械化时代,甜菜是最重要的推手。凭借机器,甜菜成为糖业新宠,渐与南方的甘蔗平分秋色,也为帝国殖民提供了新手段。
选自《中华遗产》2023年1月,更多精彩内容---与您相约!典藏位置:二楼中文报刊第一阅览室

期刊精准推介:
《中华遗产》是一本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杂志。关注对昨天的新发现和再思考。还原历史真实,梳理华夏文明。传播人文之美,探寻中华宝藏。
供稿:报刊部 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