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科技成果转化硕果丰 10个项目将带动增收12.7亿元
2022-12-11 来源:金台资讯
“5G智慧公车巡控系统软件及警灯一体化设备产业化”项目填补我省在专网通信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行业领域的空白;“搜探型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成果转化及产品研制”项目填补黑龙江省水下无人智能装备产业领域的空白……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拟支持13项名单,哈尔滨市共10个项目获省立项支持。项目涵盖数字经济、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实现了哈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的突破。
此次成功获批的10个项目,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将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2.3亿元,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2.7亿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加快了哈市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中哈尔滨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G智慧公车巡控系统软件及警灯一体化设备产业化”项目是融合5G网络专网通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核心技术,在公安领域,填补我省在专网通信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行业领域的空白,可以带动物联网软件开发、运维和硬件制造两个产业链。哈尔滨电气集团海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搜探型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成果转化及产品研制”项目是哈电集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探索,项目锚定水下无人装备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化发展目标,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手段,加快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要求,填补我省水下无人智能装备产业领域的空白。
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2022年,哈尔滨市科技局积极深入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开展送服务、送政策活动,科技“店小二”服务,将“企业提出需求才去解决”的被动式服务变为“想在先、常牵挂、全方位”的主动操心模式,帮助企业跑高校、找专家、引成果、上项目,着力破解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质量不高的攻坚难题。
哈市通过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计划,出台“鼓励校所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承接科技成果”等成果转化全链条引导政策;壮大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主体,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校所高企行”等系列服务活动,打造“高校+龙头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推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
不断积蓄的科创力量,正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下一步,哈市科技局将继续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牵引,瞄准重大战略任务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有效、快速转化,力争在产业链强链补链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李爱民)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冰城成功获批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摘要)
2022-11-30 来源:搜狐网
2022年11月28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布通知,同意10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其中,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高新区、哈电集团联合申报的“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成功获批,这也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入选试点。
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是国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于2021年底启动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申报工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方政府(或国家高新区)和领军企业协同,着眼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完善未来产业孕育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借助这一难得机遇,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围绕现代产业规划布局,结合哈工大科教优势,聚焦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重点方向,由市科技局组织哈工大、高新区、哈电集团共同做好了申报方案编制、任务谋划和专家评审工作,推动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成功获得国家批复,我市将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场地空间等方面给予产业科技园大力支持。-
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的成功获批,是我市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样板和典范。未来几年,产业科技园将依托哈工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优势学科,主动融入航天强国、制造强国战略,围绕航天器制造及应用、宇航空间机构、航天新材料及器件、空间信息处理、航天先进动力及装备、空间生命保障等技术方向,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持续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推动形成卫星制造及应用、航天新材料及装备等未来产业集群,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培育高地。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2022年,哈尔滨市科技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不断提升“担使命、拼科技、壮经济”能力,切实把科技创新投入到经济发展主战场中,高质量编制了《哈尔滨市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实施方案(2022-2026年)》,选派干部到哈工大挂职,以市政府名义与哈工大签订新一轮市校合作协议,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继获批,出台人工智能试验区和自创区哈尔滨片区支持政策,向上争取深哈产业园打造成为科技部南北科技合作示范样板,规划建设“工大智谷”“工程创谷”“龙江碳谷”“国际生物谷”等4个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在哈高质量就地转化,加快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哈尔滨市科技局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科技“四个面向”,服务保障“五大安全”,支撑打造“七大都市”,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强化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奋力跑出创新引领发展的加速度,为实现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稿件来源:哈尔滨市科技局)
龙江高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4金13银67铜
2022-11-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频道
东北网11月25日讯(孙平 记者 杨帆) 近日,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重庆市举行。经过激烈角逐,黑龙江省高校斩获4金13银67铜,其中高教主赛道4金8银33铜,金奖排名全国高教主赛道第12位,黑龙江大学实现省属高校高教主赛道金奖突破。
其中,高教主赛道:哈尔滨工业大学“光谱脉动—航空特种透明材料开拓者”、哈尔滨工程大学“回声科技—全海域全场景水声通信技术领跑者”“振声测评—全球首创船舶振动噪声测试评估系统”和黑龙江大学“传情达意—让机器手语翻译不再冰冷”4个项目获金奖;东北农业大学等8个项目获银奖;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等33个项目获铜奖。红旅赛道: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个项目获银奖,东北石油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学院等14个项目获铜奖。产业赛道:哈尔滨工程大学获银奖,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金融学院等9个项目获铜奖。职教赛道: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个项目获银奖,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等11个项目获铜奖。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举办的最具影响力、最权威、最广泛参与的国际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本届大赛突出“四新”引领,参赛国家和地区111个、参赛高校4554所、参赛项目340万余项、参赛人数1450万余人,实现了“百国千校千万人”参赛。全省报名参赛项目9万余项、参赛学生超50万人次。(责任编辑:王俊芳)
同比增长25.5%丨1至10月哈尔滨市对RCEP国家实现贸易进出口59.93亿元
2022-12-15 来源:澎湃新闻
据冰城海关统计,1-10月份,哈尔滨市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总值达59.93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1.1%。其中,主要进口商品为金属矿及矿砂、农产品、食品;出口商品为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食品。
自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以来,冰城海关引导企业最大程度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和关税减让政策,积极培育企业成为RCEP“经核准出口商”,指导企业用好原产地自主声明便利化措施,积极助力企业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享惠水平。
“我们通过建立原产地企业交流群、开展线上线下宣讲会等形式,第一时间向企业宣传RCEP等各项自贸协定的具体内容;监测重点企业对RCEP优惠政策利用情况,帮助企业做好享惠筹划,及时帮助进出口企业沟通解决享惠受阻问题。”冰城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
冰城海关突出问题和需求导向,建立RCEP帮扶机制,助力优势产业运用RCEP政策扩大进出口,提升签证智能化水平,提高签证准确性和规范性。1-10月份,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325份,签证金额1246.54万美元,自助打印率92.11%。(来源:哈尔滨发布)
2022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线上) 即将盛大开幕(摘要)
2022-12-1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频道
为持续推动哈洽会活动连续性、宣传多样性、全民互动性,哈洽会组委会将于2022年12月15日-30日期间,举办2022“云上”哈洽会系列主题日活动。包括2022“一带一路”工商领袖论坛暨“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BRICA)哈尔滨会议、中俄农业投资交流暨推介会、2022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品牌·农业·直播”系列直播以及哈洽会IP发布、“云”端开启、“回眸哈洽”、打卡“哈洽”、“我和哈洽会的故事”等主题活动。
活动期间,哈洽会组委会将联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俄罗斯州市工商联盟、中国(哈尔滨)动漫博览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黑龙江省商务厅、黑龙江省供销社、新华网、哈尔滨市贸促会、鸡西市贸促会等单位,共同推出主题日相关活动。国家部委领导,多国工商领袖,国内知名企业家代表等将云端相聚,共话发展。
迎四海宾客,谋合作共赢,一幅展示黑龙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哈洽故事将徐徐展开。“云上”哈洽会平台也将在此期间正式上线运营,云上观展、在线直播、历程回顾、综合服务……届时,哈洽会吉祥物、主题歌也将首次发布,并与漫博会吉祥物共同开启“云上”探索之旅,打卡哈洽,解锁更多精彩活动!(责任编辑:李澄)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2022-11-02 来源:搜狐网
截至10月31日,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已收99.9%,除个别玉米冬收地块外,全省秋收生产已全面结束。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从专家测产和农民实际收获看,水稻、大豆、玉米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超前部署科学指导
为“中国饭碗”多装龙江粮
9月1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统筹农村疫情防控和秋收生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
9月22日,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省委书记许勤深入五常市调研指导秋收生产工作;
9月23日、9月26日和9月30日,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政府党组会议先后召开,都在研究部署秋收生产工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秋收生产,希望“中国饭碗”能多装龙江粮!
其实秋收尚未开始时,我省就已经在强化组织领导,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超前动员,并多次做出具体部署。
与此同时,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协调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秋收生产的指导意见》,为各地科学有序开展秋收准备工作做好保障。各地也都分别制定了秋收生产工作方案,成立秋收工作专班,全力推进秋收生产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郭家勇说:“我们全面加强指导服务,先后制定《2022年全省秋收生产工作指导意见》《关于抢抓晴好天气不误农时抢收粮食确保丰收入库的通知》等指导文件,组织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秋收生产、分类有序开展秋收。”
秋收期间,省农业农村厅还成立了12个秋收生产指导服务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市(地)实行分片调度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成立工作指导组,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全力组织抢夺农时、加快进度,掀起秋收高潮。
人机齐上提质减损
只为颗粒尽归仓
讷河市旺民农机合作社在七八月份时就已经将大型农机具检修完毕,理事长杨景玉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种植面积在12000亩左右,种植品种有大豆和黏玉米。他说:“收大豆的机械主要是使用迪尔760收获机和迪尔660收获机,因为机械检修到位,收获过程中,大豆损失很小,实现了颗粒归仓;黏玉米则以手摘为主,保证了质量。”
我省充分发挥大机械作业能力强的优势,坚持以机为主、人机结合的工作原则,全力抢收快收,提高收获质量。
郭家勇告诉记者,全省将收获机械检修和人员培训工作纳入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压实落靠各地工作责任,于9月上旬完成农机具检修,提前做好秋收准备。
数据显示,全省共检修大中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联合收割机等秋收机具201.70万台,其中大中型联合收获机19.5万台,并累计培训相关人员12.4万人次。
为了合理调配机械力量,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农机调度指挥平台及各类媒体作用,及时发布农机供求调度信息,搞好农机作业调配,确保有机可调、有机可用。其中,北大荒农垦集团统筹安排跨区收获机具810台(套),为周边农村代收面积447.3万亩,助力全省抢收快收。
哈尔滨市阿城区经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君告诉记者,为保证颗粒归仓,他们机械检修从割台和扒皮机两方面入手。检修割台,保证其转速和轴承不损坏,避免在作业中玉米秸秆被推倒,导致玉米收不上来;扒皮机被调试到不产生碎粒状态。
这只是全省推进机收减损的一个缩影。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指导各地加快推广应用高端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着力推进粮食精细收获。
秋整地与秋收无缝对接只为夯实“压舱石”
在全力保证粮食全部应收尽收的同时,全省还统筹推进秋收生产与秋整地、秸秆综合利用、粮食收储销售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深翻、耙地、耢地、起垄,待播状态……秋收过后,黑河市孙吴县的农田里大型机械穿梭期间,各地合作社正利用科技力量高标准高质量为农田“舒筋活络”,以最快速度实现黑色越冬。
孙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积极引导现代农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对标农垦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积极培训引导起大垄技术,加快全县秋整地工作。
目前,全省正全力加快秋整地进度。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各地做好秋收与秋整地的“无缝对接”,科学确定整地模式,抢抓封冻前的有利天气,歇人不歇车,为明年高标准开展春季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截至10月31日,全省秋整地面积11357.52万亩。
省农业农村厅还分类组织秸秆还田离田。召开2022年度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视频推进会议,并通过农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补贴政策。截至10月26日,全省秸秆还田面积10031万亩,完成秋冬季秸秆还田任务的70.9%,秸秆离田面积1361.5万亩,完成秋冬季秸秆离田任务的39.7%。
海伦市经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安富告诉记者,合作社3000亩大豆如期收获,并已每公斤6元的价格上市销售,“行情非常好,现在已经全部售出。”
为加强粮食保管措施落实,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各地采取搭楼子、码趟子、上架子等方式科学管粮储粮。同时,加大粮食收储政策、市场价格信息的宣传发布力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快捷准确的市场价格、供求形势等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理性分析判断市场价格,适时售粮。并采取线上线下推介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对接大型粮食收购企业,促进农民卖粮增收。(本报记者 李天池) (来源:黑龙江日报)
审核:海军 供稿:科技参考部 编辑:马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