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图书馆馆藏书画赏析(六)

发布时间:2018-01-06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  。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
 
 
 
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1901年后兴办学堂、设立报馆,创办了医学堂、译学馆、实业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1902年,张百熙主持拟订《钦定大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部以政府名义颁订的完整学制。1902年1月-1904年1月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书法自有根底,楷、隶、行、草兼擅,沉稳深秀,传世以行楷为多,落款謇字写得看上去像繁体“宝宝” 两字,又被人们戏称为“张宝宝”。 张謇一生练字极为勤奋,在青壮年时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张謇的字自有一种独特的挺秀之美,带有颜体笔意。
 
审核:赵靖
供稿:社科参考部 朴雨美 陈洪鹏